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也是黨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站穩守牢高校意識形態前沿陣地是加強黨對高校全面領導、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前提,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戰略要求。高校必須從戰略的高度,站穩守牢意識形態前沿陣地,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
高校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性是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屬性。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辦學性質所決定的,也是高校站穩守牢意識形態前沿陣地基本前提和現實要求。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首要任務就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從高等教育發展史看,大學不僅傳播知識,還塑造學生靈魂。世界各國都把大學看作是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都把傳播、培養、塑造符合本國文化傳統的核心價值觀作為大學的重要任務。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交匯演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高校必須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心懷“國之大者”,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堅持把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把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作為目標方向和重要使命。
高校要筑牢意識形態主陣地。陣地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依托,意識形態陣地如果我們不去占領,別人就會去占領。高校要站穩守牢意識形態前沿陣地,就要強化意識形態陣地管理。一是要筑牢課堂教學意識形態主陣地。課堂是意識形態工作最關鍵陣地,教師是意識形態工作最關鍵群體。高校要抓住課堂教學最關鍵陣地,抓好教師最關鍵群體,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基本原則,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嚴格把好課堂教學意識形態關,堅決杜絕錯誤觀點和不當言論在課堂上恣意傳播。二是要加強對校園講座、論壇、社團等意識形態陣地管理。講座、論壇、社團是備受高校學生喜愛的活動載體,也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承載著繁榮校園文化,引領學生發展的職責使命。高校要嚴格按照“誰主辦、誰負責,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確保講座、論壇、社團等成為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促進學術繁榮的陣地,絕不留管理死角和盲區。三是要堅守網絡意識形態主戰場。新時代大學生是網絡原住民,網絡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交流的重要場域。大學生在哪里,我們陣地就應該建在哪,我們的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高校要用學生喜歡的語言,樂于接受的方式、最感興趣的話題引導網絡空間,設置網絡議題,旗幟鮮明地講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讓黨的聲音始終成為網絡空間最強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黨的主張成為網絡主旋律,旗幟鮮明地弘揚網絡正能量,理直氣壯地傳播中國好聲音,堅決守好網絡意識形態主戰場。
高校要建強意識形態主力軍。一是選優配強干部隊伍。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在人,沒有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態度鮮明,業務能力突出的干部隊伍,不可能站穩守牢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高校要把選優配強干部隊伍當作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千方百計把政治堅定、理論深厚、文筆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吸引充實到隊伍中來。二是增強意識形態本領。增強本領是高校站穩守牢意識形態前沿陣地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各級領導干部都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強本領。高校是人才高地,對做好意識形態的本領要求更高。必須加強培養培訓,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確保其關鍵時刻能頂得住、沖得上、打得贏。三是明確責任體系。高校要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明確各級黨組織是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體,黨組織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原則,壓實各行政負責人的重要責任,其他班子成員的領導責任。同時,按照高校教師職業準則,明確教師意識形態工作的“紅線”和“底線”,織密意識形態責任落實的安全網。堅決改變過去意識形態工作只是高校黨群系統或者宣傳部門一家之事的片面認識,堅決糾正過去意識形態工作只是各級黨組織書記一人之事的錯誤觀點,堅持黨群系統、行政系統、直屬單位“一盤棋”,堅持領導干部、教職員工、學生群體“大合唱”,形成全校上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合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黨委宣傳部長陳化水,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
鏈接:http://epaper.zsnews.cn/epaper/zsrb/paperdate/20221104/part/5/articleid/2.html
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