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备咝J墙逃?、科技、人才三大強國戰略的重要交匯點,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歷史經驗證明,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現代化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辦好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匹配的高等教育,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助推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在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發展主題的大背景下,有著更為深刻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一、辦好高等教育,必須站在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高度統籌推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辦好高等教育,必須站在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高度統籌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黨和國家教育事業全局,做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部署,突出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意義。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強調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突出教育在高質量發展中的創新驅動優勢,體現了立足長遠的系統性思維和統籌發展的思想。高等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龍頭,承載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對外交流與合作等功能,擔當著國家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貢獻者的角色。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上新征程的關鍵時刻,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同時,也面臨著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重大風險防范等現實問題,面臨著加快構建中國話語范式、提升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影響力等理論問題,要求我們要切實辦好高等教育,發揮高等教育服務國家、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作用。
二、辦好高等教育,必須立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眼光統籌推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辦好高等教育,必須立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眼光統籌推進。辦好高等教育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不能急于求成,而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立足長遠,統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也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講話中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走過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極不平凡的歷程,辦學規模、培養質量、服務能力實現歷史性躍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與祖國共進、與時代同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蔽覈ǔ闪耸澜缱畲笠幠5母叩冉逃w系,2021年在學總人數達到4430萬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57.8%,高等教育進入了普及化發展階段。高等教育為我國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貢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靠創新驅動,作為創新驅動要素的科技生產力、人才資源、創新動力都迫切需要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來實現。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堅持公平、普及化發展的同時,加大改革創新發展力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高等教育改革也應從關注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進一步發展為同時關注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人的全面發展理念的貫徹、開放多元的教育教學體系的構建、區域協調創新格局的形成,最終形成與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契合度、融合度更高的、高質量、可持續的高等教育發展格局。
三、辦好高等教育,必須抓住“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穩步推進
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價值目標和時代使命。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建設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薄傲⒌隆本褪菢淞⒌聵I,完善人格,實現道德理想?!傲⒌隆蔽痪又袊糯看蠓颉叭恍唷比松非笾?。司馬光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薄墩f文解字》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梢?,教育的本源目標就是“育德”,涵養人的德性?!皹淙恕背鲎浴豆茏印嘈蕖罚骸敖K身之計,莫如樹人?!币伦⒃唬骸皹淙?,謂濟而成立之?!庇?,王夫之曰:“《易》言‘蒙以養正,圣功也’。養其習于童蒙,則作圣之基立于此?!笨梢?,“樹人”強調兩層含義,一是“濟之”,即幫助其成為有純“正”品格的人。二是“終身”之計,“樹人”不是短期之計,而是長遠之計。立德樹人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性”文化一脈相承,在當前大變局時代,多元文化碰撞,各種文化潮流交織,堅守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筑牢道德的防線, 確保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
四、辦好高等教育,必須夯實“科學研究”的基礎支撐穩步推進
科學研究是高等教育事業的基礎支撐??萍际菄覐娛⒅?,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茖W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職能之一,也是考核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情況的核心要素。近年來,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發起對我國高新技術的全面遏制,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使命落到高等教育的肩上,攻克核心技術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最迫切要完成的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第五部分專門闡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并且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边@是在新時代新形勢下,黨中央應對時代發展趨勢所作出的高瞻遠矚的精準突破的重要論斷。在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個要素中,科技成果是體現教育高質量發展成果的最顯著的成果,教育和人才都要匯聚到科技創新發展、科技自立自強的任務上面來。今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若干意見》,是推動高校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有組織科研,全面加強創新體系建設作出的重要部署。高校的科學研究工作,必須以高質量發展為旨歸,充分發揮高端專業人才優勢和區域科技資源匯聚的優勢,自覺“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領跑我國高科技前沿領域的競爭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戰略性支撐。
五、辦好高等教育,必須抓住“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穩步推進
師資隊伍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資源,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也是決定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也是辦好高等教育的重要抓手?!傲⒌聵淙恕钡母叩冉逃救蝿?,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才能加以推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依賴創新型高水平師資隊伍才能得以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說:“在學生眼里,老師是‘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笨梢哉f,師資隊伍建設是高等教育的“牛鼻子”,推進高質量發展,就要建設一支適應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推出高水平創新成果。高校教師首先要成為立德修身的榜樣,成為“大先生”,在為學、為事、為人等方面以身示范、以身立教,成為學生終身成長的領路人;其次要成為研究真問題,解決真問題的榜樣,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著眼學術前沿和國家發展現實需求,致力于研究真問題,勇于鉆研,鍥而不舍,解決真問題,推出真成果;再次,要堅定信念,在多元文化語境下,始終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做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信仰者、實踐者和宣傳者。
總之,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是利益長遠和影響深遠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辦好高等教育,必須抓住“立德樹人”這一根本,將“科學研究”作為基礎支撐,抓住“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承擔起科技自立自強、創新驅動發展的歷史使命,推動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曾歡玲,中共黨員)
初審(一審):李綺晴
復審(二審):張遠秀
終審(三審):譚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