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二十大理論學習
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發布時間: 2022-11-22 作者:肖英華   來源: 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院辦公室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其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就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

一、堅持黨的領導:生態文明建設里面包含很大的政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僅僅作為經濟問題,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但生態文明建設仍然是一個明顯短板。幾十年高速發展累積下來的各種環境問題依然突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態環境系統退化,各類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現象依舊存在,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不滿情緒也依舊存在。生態文明建設既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和政治問題。

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來,西方的現代化已經走過了幾百年的歷程。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是歐美國家現代化的普遍做法,高污染高排放致使大量環境問題爆發,至今給地球帶來不可逆轉的危害。中國共產黨要帶領全國人民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人民利益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走生態優先、人民普遍擁護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新的選擇。

二、把握人民愿望:生態文明建設最能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绷暯娇倳?022年8月在遼寧錦州市考察小凌河和女兒河環境綜合整治情況時,駐足在小凌河邊,講了一番話:“生態文明建設最能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環境改善了,老百姓體會也最深”。兩個“最”字,刻畫了環境與民生之間的深刻聯系。從“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再到“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懂民心,抓民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優勢所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就是要把握人民群眾最直接的感受,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和最迫切的要求,不斷攻堅克難,讓群眾持續感受到環境的改善、不斷增強信心。

三、集中人民智慧:用創新引領生態文明建設

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胺e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鄙鷳B文明建設要改變過去依賴物質資源消耗、規模擴張、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發展模式,發揮先發優勢,抓緊互聯網、大數據、5G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等新一輪科技革命成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應用,依靠創新驅動不斷賦能高質量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生態文明建設要向創新要戰斗力,向創新要引領力,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都聚合起來,共同奮斗。

四、把握人民主體: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二十大報告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習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把珍惜生態、保護資源、愛護環境等內容納入國民教育和培訓體系,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鄙鷳B文明建設僅僅依靠政府和市場無法真正實現,我們需要強調人民主體地位,讓全社會、全體人民積極響應,深度、持續參與。

2022年5月1日,《中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這是中山市首部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在增強全民節約意識方面、增強全民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方面、培養生態道德和行為習慣方面,《條例》做出了非常詳細的指引。讓我們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之下,把建設美麗中國的現代化目標轉化為人人的自覺行動。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肖英華,中共黨員,碩士 )


初審(一審):李綺晴

復審(二審):張遠秀

終審(三審):譚茵華

站內搜索
一月新聞排行
圖片新聞
  • 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青年的...
  • 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合力...
  • 辦好高等教育,推進高質量發...
  • 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
微信平臺
日日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